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打人事件,不論是電視或電子媒體幾乎24小時播送,而且從上禮拜四到這個禮拜整整有七天,這七天來每天都有不同的進展,每天都有更勁爆險惡的內幕被報料出來,就像滾雪球效應般越滾越大,一舉變成了全國的頭條新聞,網友的情緒隨著案情的起伏跟著亢奮激昂,甚至有仇日的言論出現(關於這點我覺得扯遠了),我想這應該屬於個人行為,只是,單純的各一事件如何演變成這七天來新聞的焦點,網友名嘴們激情謾罵討論甚至言語衝突的事件,值得我們深思。
冰山一角
我想這個事件屬於冰山理論中的其一,我相信類似這種事件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會有醉漢在計程車上鬧事,之所以這次會被挖大,是因為好死不死闖禍的是名人,又死不死被跟拍檢舉,又好死不死MAKIYO本人當眾扯了超大沒人相信的爛謊言,又好死不死謊言被一一戳破,如果今天打人鬧事的是一般人,如果今天沒有人目擊過程,如果MAKIYO第一時間能道歉誠實認罪,這個新聞大概三天就會結束,沒人當一回事(頂多她的日本朋友被起訴她的形象受挫),然後這個事件又輪流上演,總是要有人中第一槍,後面的人才學到教訓,所以我完全贊成網友們的抵制活動。
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MAKIYO也曾經在節目談到以往喝酒打司機的往事,代表這個事件絕不是偶發,對她來說喝醉了要怎麼就可以為所欲為,反正沒人會注意沒人會制止,反正如果真的不小心出事了有一票靠山可以幫她擦屁股,而且下次上通告還可以把它拿來當作戰績來炫耀,如果這個事件沒爆發,或許過幾天她上某S節目就會說"前幾天我一個日本朋友超屌的,這次把司機打到重傷倒地不起,還好我們反應快逃離現場都沒人發現耶!",就是這樣的行為一再被縱容被合理化,所以,不難想像會有今天這樣的行為,早晚問題而已。這就是某些劣質演藝圈劣質節目的生態,近幾年我從來不看某S主持的節目,我記得節目剛開始還頗有深度,會找些歌手或演員聊聊音樂或電影,到後面請到的人都是打扮得珠光寶氣沒啥名氣的花瓶,聊的內容不外乎誰買的衣服是哪個名設計師設計,誰去哪家夜店鬧事,誰的男友跟誰劈腿,誰的內褲內衣甚麼顏色...,也許有些人喜歡辛辣的言詞喜歡知道藝人的隱私生活,節目就是看準了某些觀眾的口胃,所以有看的人節目當然能製作下去囉!
輿論的力量
我覺得台灣最近網友輿論力量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加上現在行車紀錄器和監視錄影機的普及,網路的發達,只要做了甚麼,影像都會說話都是鐵証,每次看到當事人最後被抓到然後跟著爸媽痛哭流涕的道歉就不自覺得在內心按幹"又來了",我這次很仔細的聽MA媽怎樣替女兒辯解:"我女兒真的不會喝酒,都是為了跟廠商應酬才不小心喝多的...",鬼扯蛋!那她之前上節目報自己的料都是假的?她被封為演藝界的酒女也是假的就對了?希望社會大眾放過她們?那為甚麼當初不放過只為了要養家活口照顧三個小孩老婆父母在三更半夜跑車的司機呢?最近網路出現另一派人馬認為網友們不應該將MAKIYO趕盡殺絕,應該要有點人性,也有人批評宅神鼓譟眾人是亂源,甚至還有綜藝大哥幫她說話...,我覺得很扯,如果不是輿論的力量,今天受害的沒錢沒勢沒能力打官司的老百姓就要自己默默承受這一切,還要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有人會為這些在電視螢光幕前沒有名字的人說話嗎?要不是輿論的力量,這個案件很有可能早就被黑道或演藝的勢力吃掉了,我覺得輿論功不可莫,只是太過激情仇日的字眼不該出現,畢竟要在理性的前提下才能讓人信服言論。
媒體暴露出的問題
在民主的台灣只要有個社會案件就會變成國家大事,成為全民討論的內容,這是進化自省的群體意識過程,我覺得是好事,但是也變成新聞炒作的內容,為了收視率而不知節制,重複的報導循環變成了垃圾新聞令人反胃,這個事件透露出了很多很多問題點,原本只是單純的小口角,因為處理失當,變成全國網友在討論的事件,這個事件是不是能夠給我們夠多省思的空間呢?
- Feb 09 Thu 2012 22:39
MAKIYO事件有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